- Bitcoin自Satoshi Nakamoto於2008年發表白皮書以來,已成長為價值2兆美元的金融資產,推動全球採用。
- 薩爾瓦多的法定採用以及美國Bitcoin ETF的推出,標誌著Bitcoin進入主流金融領域。
- 如SegWit、Taproot與Ordinals等升級,擴展了Bitcoin的效率、隱私性與創意用途。
自Satoshi Nakamoto發表白皮書十七年後,Bitcoin已成為價值2兆美元的數位資產。2008年10月31日,Nakamoto發布了《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闡述了一個建立在無需信任的加密技術上的去中心化金融網絡。自那時起,Bitcoin從一個實驗性項目發展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關鍵組成部分,影響著政府、企業及機構投資者。
從創世到首次交易
2009年1月3日,Bitcoin的第一個區塊被挖出。區塊中包含了一則來自The Times的訊息:「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這不僅是一個時間戳記,更是一種宣言。當時全球仍受金融危機餘波所苦,而Bitcoin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種回應誕生。九天後,Satoshi將10 BTC發送給Hal Finney。這是網絡上的第一筆交易,一次簡單的測試,後來被認為是點燃一切的火花。
接下來的幾年充滿變數。2010年,Laszlo Hanyecz用10,000 BTC買了兩個披薩。一年後,Bitcoin價格漲到31美元,隨後又跌至2美元。到2013年,價格已攀升至1,000美元,曾經不以為意的人也開始關注。
然而,成長也伴隨著挑戰。2014年Mt. Gox交易所被駭,導致85萬枚BTC損失,促使交易所安全性與協議設計進行重大改革。2017年,Segregated Witness(SegWit)升級提升了效率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網絡分叉產生了Bitcoin Cash,這是一個專注於更大區塊容量與更快支付的變體。
機構進場與全球認可
2017年12月,隨著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Bitcoin期貨,Bitcoin正式進入機構金融領域。次年,Taproot升級進一步提升了Bitcoin網絡本已優秀的隱私性,並通過Schnorr簽名實現了Bitcoin用於智能合約的可能。到該年底,Bitcoin價格突破53,000美元,市值達到1兆美元。同一時期,薩爾瓦多成為全球首個將Bitcoin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並將其納入支付系統,極大提升了Bitcoin作為全球合法金融工具的接受度。
2023年,Bitcoin Ordinals的出現允許用戶直接在區塊鏈上銘刻,除了擁有圖片、文字甚至程式碼。2024年,機構投資進一步升溫,這得益於美國現貨Bitcoin ETF的批准,12支基金總共持有135萬枚BTC。2024年12月,Bitcoin價格達到100,000美元的高點,全年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
目前,企業與公共機構已將大量Bitcoin納入其投資組合。MicroStrategy持有最多,達640,808枚BTC,價值達690.6億美元。其次為Marathon Holdings與Metaplanet。Bitcoin即將迎來其第17個周年,依然被視為4兆美元數位資產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並持續穩居加密貨幣經濟的基石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