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情緒和賠率:中文 KOL 大宇的 Meme 投機觀

敘事、情緒和賠率:中文 KOL 大宇的 Meme 投機觀

深潮深潮2025/10/30 15:07
顯示原文
作者:深潮TechFlow

所有參與 Meme 的人主要都是受到投機驅動的。

所有玩 Meme 的人主要都是被投機驅動的。

主持人:Alex, Mint Ventures 研究合夥人

嘉賓:大宇,知名華語加密 KOL

大家好,歡迎來到由 Mint Ventures 發起的 WEB3 Mint To Be。在這裡,我們通過持續追問和深度思考,在 WEB3 世界裡澄清事實、探清現實、尋找共識。為大家釐清熱點背後的邏輯,提供穿透事件本身的洞察,引入多元的思考角度。

Alex: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之前參與過我們節目的老朋友,大宇老師。請大宇老師自我介紹一下吧。

大宇:我主要是在幣圈做一些研究,然後炒幣,同時也關注股票。和 Alex 認識好幾年了,一直很欣賞 Alex 的投資風格和為人的品行。所以這次 Alex 邀請我一起聊一下 Meme,雖然說自己談不上什麼經驗,但也很樂意來交流一下,互相學習一下。

開啟 Meme 投資的時間與具體標的

Alex:好的,感謝大宇。大宇非常謙虛,他是我們華語 KOL 的頂流。我一直有在關注大宇分享的投資理念,包括他在 Meme 交易上的一些心得,我覺得有非常多可以學習的地方。加上這段時間的市場,其實從商業角度來說,整個 Web3 行業並沒有特別多很硬核的商業趨勢,反而在 Meme 上有比較多的交易機會。所以今天我們也選用這麼一個話題,請大宇來跟我們做一些分享。

那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播客內容。能不能先請大宇跟我們介紹一下,你是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做 Meme 交易的?你還記不記得當時的原因,以及你當時參與的項目是哪個?

大宇:我印象中正式參與的第一個 Meme 應該是叫 People。當時參與的原因可能是被 People 的特殊性打動了,它的內在東西打動了我這樣一個文科背景的人,自己把自己洗腦了。但是 People 這個項目我在後面幾年裡基本上沒提過。當時是我對 Meme 還不懂的時候,沒有什麼 Meme 的投資經驗,只是自己真的喜歡這個東西,覺得它傳播力很好。我還在電報群天天宣傳它,這給我帶來很大的一個坑。後來回過頭看,Meme 在 FOMO 當中上漲,一定會在 FOMO 結束時下跌。當時我作為一個社區裡有點像明星一樣的人物,玩 People 的都知道大宇天天在喊、在建設、在看好它。我是真的看好,但自己的持倉其實很少,因為當時本金比較少,持倉我記得大概是幾十萬人民幣。現在回過頭看,那其實是一個很可笑的倉位。但反過來也說明我這個人確實比較坦誠,一腔熱血,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後來我發現了一些讓我很難受的事情。比如在上幣安的時候,我一直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去建設。我說上幣安,大家就很 FOMO,幣價也漲。我發帖子提示大家,希望多去建設、多去給各種帖子點贊,但發現大家完全不感興趣。這種聲音被淹沒,大家只關心幣價。那時候我就隱隱覺得不對頭了,覺得怎麼大家跟我想的不一樣。我自己抱著一腔熱血,覺得這個 Meme 很好玩,對它很有理想,但發現大家不是。後來通過這件事情也成長了,就覺得幣圈真的就是一個投機的場子,而且很多人是很壞、很邪惡、很陰暗的。他跟你一起玩,也在買,他也是市場的一份子。但是有些人面對我這樣的建設者,在幣價下跌後他就說:「你怎麼還不發帖?你怎麼還不建設?是不是你在賣?割韭菜了?」 那時候我太幼稚,內心很悲憤,就覺得再也不搞這種東西了。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是,自 People 之後我就不再參與任何 Meme 項目了。比如項目方找我、給我籌碼,或者朋友叫我買,我都不會說好。我都是自己看、自己決定。包括我分享給大家的,也都是我看好的、自己真金白銀買的,才會分享出來。我只想站著掙錢,因為之前的陰影太大了。但從 Meme 本身來說,People 帶給我很大的收穫。比如說 People 之後我就在想,所有這些 Meme 的社區其實是偽命題,都是一群狂熱的投機者,甚至是賭客在玩。每個人都非常狂熱,這不叫社區,這是有毒的氛圍。

後來也因此,在 NFT 剛剛興起不久時,我覺得這個好像是個社區,就又投入到了傑倫熊,0.25 個以太買的,後面最高到了 8 個以太,但後來發現項目方其實也是來割韭菜的。我以為大家都是好人,你可能也一樣,我們這種人容易把事情往好處想,覺得他們也想做大、想賦能,自己腦補給他們很多想像。最後當然又跌得很慘,自己也沒怎麼賣。再後來像 BAYC、哥布林等 NFT,其實和今天的 Meme 玩法很類似。比如哥布林,它就是一個很獨特的原創東西,醜出了天際。哥布林這個項目也給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當時 0.25 個以太買的,後面賣的時候大概均價 5 個以太,高峰 8 個以太。以太當時幾千美金一個,一下子收穫了上千個以太,也算是第一桶金。不過回過頭從我今天的認知看,從 Meme 的角度,我覺得不可能再錯過 BAYC。當時確實錯過了 BAYC,有客觀原因,比如玩 BAYC 的那群人有自己的圈子,在北美,線下玩得很嗨。像我這種比較宅、不混圈子的人,就很難理解和融入那個東西。

這就是大概的一個過程。後面水平更高了。所謂水平更高,其實有個底線、一個隱藏的規則。我開始意識到,所有的 Meme 都是情緒、共識、敘事的產物,所有玩 Meme 的人主要都是被投機驅動的。在這些過程中,自己玩 Meme 的水平開始成長。具體的部分後面再講。

對 Meme 看法的轉變及背後的原因

Alex:剛剛大宇講到,你當時開始參與,不僅僅是買賣交易,你還在幫助建設第一個接觸的 Meme,也就是 People 的社區,希望擴大它的影響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就是我們所謂的 Build。從最開始接觸這個項目差不多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因為 People 是上一輪的代表性 Meme。後面你剛剛也談到參與了 NFT,很多類似於 Meme 的資產。那麼從最開始到現在,你對 Meme 的看法和投資方式,截至目前為止發生了哪些變化?促成這種變化的關鍵事件或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能不能幫我們總結一下?

大宇:好的。我覺得 Meme 的變化這個問題的角度思考得非常好。因為幣圈的 Meme,我覺得經歷了幾個明顯的階段變化。第一個是蠻荒期,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時候。那時候 Doge 是馬斯克喊的,我覺得他是第一個理解這種東西的大人物,而且他親手促成了這一切。馬斯克講過一句話:「誰掌握了 Meme,誰就掌控了世界。」 當時 Doge 從一個打賞支付的幣,到那一輪牛市的時候,我聽說有一位大佬用 100 個比特幣在高位買了 Doge,然後漲了 10 倍,賣了變成了 800 個比特幣。我當時很震驚,不懂他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現在回過頭看,其實很好解讀。馬斯克這樣的人,他知道敘事和共識這些東西本身就可以和代幣結合,變成一種經濟。這是全新的東西,是巴菲特也好,傳統投資邏輯也好,都沒有涉及的。但沒涉及不代表它不存在。它確確實實存在,只要稍加推理就能感受到。這就是蠻荒期,那時候懂的人早就財富自由了。從 Doge 到 Shib,這些都是這樣,名人參與、傳播角度都非常強,比如 Shib 也有馬斯克參與,全世界炒幣的人都看到他。當全世界所有炒幣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裡,且它本身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交付壓力,不像做項目要證明用戶量和收入,Meme 沒有這些負擔,它就是賭博。而黃賭毒是人亙古不變的三大需求。賭的需求超級大,只要賭的需求加上傳播和代幣,它就變成一個簡單易行的賭場。像我和 Alex 都不是那種會去澳門傾家蕩產賭的人,但我們得承認,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旦沾了賭就離不開,會 FOMO,會瘋狂。還有一大部分人處於中間態,享受賭、迷戀賭。所以,Dogecoin 和 Shib 在這個背景下就好理解了。

第二個階段是成長期。馬斯克不可能天天喊,那怎麼辦?幣圈就有了自己的莊家、KOL。於是出現了一堆幣,比如 People、Bonk、Pepe、WIF、Bome 等。其中 Bonk 是當時我剛好從原來的工作崗位離開,全職進入幣圈。當時 Bonk 漲了 5 倍,對我來說挺滿意。我現在的財富很多都是從 Bonk 開始的。印象很深的是,當時大多數錢都在線下,像房子、現金等,場內的錢就 10 萬 U。我用這 10 萬 U 買了 Bonk,變成了幾十萬 U。後來我以為它跌下去就歸零沒有了,結果莊家很猛,又拉了 100 倍,就在熊市過後,太牛了。然後是 Pepe,當時市值 2000 萬美金的時候我發在推特上,但那時候水平有限,還不理解敘事、價值、長期性這些,就錯過了很多。Pepe 是 2000 萬美金市值的時候買的,但估計漲到 1 億美金市值左右的時候就賣掉了,後來它漲到了幾十億。WIF 因為中文區討論少,也錯過了。Bome 當時屬於少見的大池子幣,格局很大,打的錢直接加池子,大家變得很 FOMO。那時候就是成長期,大家都在找能形成市場合力的標的。這種市場合力是指所有人都注意到、有好的敘事、能講故事。包括 Ordi 其實也是成長期的一種 Meme。用傳統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看,它的本身價值是零,但它的價格因為那些屬性可以變得很高。

再後來就是最後一個時期,也就是當前的毀滅期。 Pump 出來之後,發 Meme 變得非常簡單。以前發 Meme 要找幾個人,有技術開發、做網頁、做推特,像專業的 pepe 有做市商、拉盤控盤等,複雜得很。所以那時候玩 Meme 的人不多。但 Pump 出來之後,每個人都能發幣。一隻松鼠死了都能出來 N 個幣。一個網紅說句話,馬斯克發張圖,馬上就能變成一個幣。所有的東西都代幣化了。比如說 NEIRO 小狗、大狗、小寫狗、大寫狗、首字母大寫狗等等。這時候 Meme 出現一個特點,變得氾濫。蠻荒期可能就兩個:Dogecoin 和 Shib,都推到千億和幾百億美金市值。成長期時也有百億級的,比如 Pepe 等 Meme 加起來也有幾百億資金。假設幣圈資金就是幾百億,這合理。那毀滅期來了,這麼多 Meme 出來,每天幾百上千個。今天炒一個共識好、敘事好、角度好的,明天又有更好的,那怎麼辦?沒了。Meme 的壽命變得很短,死得很快。像 Bonk,你在第一輪高點沒跑也沒關係,後來還能拉 100 倍,拿一年兩年三年。帽子狗也是這樣,到最後才歸零。但到了毀滅期就不一樣了。當然毀滅期也有異類,比如影響力足夠大的川普幣。一發,全世界都看到了,幣價一下漲到 700 億 FDV。這就到頭了,和 Doge、Shib 的 千億差不多。現在幣圈資金雖然比以前多,但整體的估值區間差不多,因為這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

Meme 的價值是零,價格靠短期的情緒、敘事、賭的需求共同促進,但資金推到一定地步就沒空間了。所以我覺得這幾個階段非常明顯。在這些變化中,不跟上變化的人很容易吃虧。其實很多人都跟不上。我看到推特上有些比較愚蠢的評論說:「你說的那個 Pandora 跌沒了。」但其實我說的時候它已經漲了 10 倍。他說「歸零了,你割韭菜,說的沒用」,但其實這些人都是留在舊時代的,他們在投資中不可能賺到錢。因為山寨的價值就是零,這句話是幣安的一個客服講的,我覺得特別經典,一度成為熱梗。山寨的內在價值是零,你怎麼能期待它價格一直漲?不可能,最後都會歸零。之前有比較好的朋友問我:「這個 Meme 還能抄底嗎?還能買嗎?」 我說,你遇事不決就想想川普幣。川普幣是最好的 Meme,最強大的 Meme,你看看它的 K 線是什麼樣的。想抄底、想找價值,就多想想川普幣。這一招特別好用。包括我自己也是,當我對一個 Meme 充滿了美好幻想的時候,我就想想川普幣。

Meme 在投資體系中的位置與作用

Alex:OK,剛剛大宇給我們講了他對於 Meme 的認識,包括整個類型的一個進化。他講到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從最開始的蠻荒期也好,成長期也好,到現在的毀滅期,其實整個幣圈 Meme 的總市值,可能也就是幾百到千億左右的規模。只不過現在毀滅期 Meme 的數量太多,所以每個 Meme 分攤的資金量和注意力都變得很小,生命週期和市值天花板也變得很低。

那麼剛剛大宇講到,其實你現在對於 Meme 的認知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幣安的客戶說的「山寨的價值是零」。但我看其實你還是有在實踐 Meme 的一些投資操作。那麼在你目前的投資體系當中,Meme 資產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大宇:對,Meme 的價值是零,但價格可以是無限,這裡面其實就是機會。所以我會把 Meme 當成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的一側。有很多看不起 Meme 或者說看不懂幣圈的人,就老派投資者。我一方面很謙虛,但另一方面我覺得所有不與時俱進的人,肯定會被不斷迭代自己的人所淘汰。那在這種高風險的策略當中,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賠率。比如說我在買一個 Meme 的時候,假如通過自己的綜合判斷——不管這個判斷是什麼,是敘事經濟學,還是「傻逼投資學」,我不管——只要你找到你的邏輯,它可以反覆適用。你在這個過程中,假如總共出手 10 次,其中三次或者有一半是虧錢的,但你虧錢可能是虧 30%、40%。為什麼呢?因為像我買 Meme,基本上都是買那種流動性很好的,我不會去賭歸零的那種,我買得很少。那這種情況下,我每次虧 50%,那我虧了 10 次出手當中的 50%*10。但是另外有 5 個,因為是高風險高回報,比如達到了 5 倍、10 倍,甚至還有 100 倍的,那這個收益就很可觀。比如說川普幣,我是 1.2 幾左右的成本,我拿了很多籌碼。還有 bome 的時候,那些都是幾天時間就幾十倍,非常瘋狂。那在這種賠率之下,我覺得 Meme 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其實說 Meme 的時候,也能想到整個幣圈,其實邏輯是一樣的。比如說比特幣,比特幣當然有價值,它的價值體系和 Meme 不一樣,但在情緒、共識、傳播的角度上是一樣的。我的意思是,如果回到 10 年前,即使不認可比特幣的內在價值,認為它是 0,從傳播與共識的角度,它也可以作為傳統投資的一部分配置。所以我覺得,如果回到 10 年前,以我現在的認知,我一定會買比特幣。因為我現在的投資體系就是認可這種槓鈴策略,高風險高收益。在幣圈,我之前講過一句傳播挺廣的話,就是「技術不值一提,共識價值萬金」。因為在幣圈,隨便拉一個開發團隊,都可以搞一些技術、做點東西,但產生的實際收益很少,就是用戶少、收入少,那這種技術其實本身不值一提。不是否定所有的技術,而是幣圈的大多數技術如此。「共識價值萬金」就是說,在技術很差、PMF 很差的地方,它的共識敘事會有很高的價值。而且這已經被驗證過了。比如說 PEPE,看不起 PEPE 的人,如果在 2000 萬美金市值買,最後漲到幾十億美金;川普幣也是,從 1U 或者零點幾 U 漲到幾十億、幾百億美金。這個時候再去理論對錯,非說不玩 Meme 才是對的,就很蒼白,只是人腦的自我麻痺。人腦有時候會把很多偏見偽裝成一種「我比別人更聰明」,這其實很危險。

在 Meme 的敘事、共識、情緒當中,我覺得生活中也時刻在發揮作用。舉個例子,原來大家看新聞是看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華社新聞,後來今日頭條出來了,它認為關鍵不在於你得到正確的新聞,而是讓你看得爽。所以今日頭條叫「推薦」,推薦的就是你越看越爽。我老爸以前用頭條的時候,我很鄙視他,我說你怎麼老是轉發一些錯誤、愚蠢、過時的信息?後來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不是頭條傻,也不是我爸的問題,其實是我傻。為什麼?因為我得理解頭條做的東西,包括後來轉投抖音,現在人人都離不開抖音,小孩、老人天天拿著手機刷。當然很多智慧的人不刷,是為了避免掉入這種情緒與共識的陷阱。現在幣圈其實就是把這些人性當中的東西代幣化了。從 doge 開始到今天的 Meme,我覺得系統地聯繫起來想,就是幣圈有了幣之後,把所有的東西都代幣化了。誰能捕捉到這種代幣化的軌跡,誰就能賺到錢。而且我自己來說,Meme 幫我達成了很多人生目標,所以我會持續關注這個東西。

這裡我再展開一個例子,就是泡泡瑪特。我關注太晚了,是在它漲到 150、160 左右我才知道這家公司。當時我看完就感慨:「天啊,要是早一點知道就好了。」當然現在也還有機會,因為它也跌了不少。我認為泡泡瑪特是我最喜歡的公司,因為剛剛說的這些邏輯,它是所有傳統企業裡最符合的。它賣的就是情緒、共識。所謂 IP,就是你不想買假的泡泡瑪特,你得買正版、買好的。其實原來的 LV 這些奢侈品,最早是法國大革命以前的皇家貴族用的東西。國王被砍頭,王后下台,權貴階層沒了,裁縫店怎麼辦?它得謀生,搞限量。結果一限量,大家更喜歡了。所以我覺得泡泡瑪特是我非常喜歡的公司。這種公司有個特點,就是品牌價值會越來越大。如果它把泡泡瑪特這個 IP 做得越來越強,大家認可它的話,它會越來越有價值。還有老鋪黃金也是妖股。我發現有些女性朋友在金價很高的時候,仍願意頂著溢價買,她們就是喜歡。我聽到也很震驚,能讓大家溢價買單的公司是偉大的公司。泡泡瑪特也是這樣,通過盲盒機制、通過自己的 IP 持續進化,我超級喜歡這種公司。所以還是馬斯克那句話——誰掌握 Meme,誰就掌握世界。

Meme 的篩選標準與參考依據

Alex:了解。剛剛我們談的問題是 Meme 資產在大宇的投資體系中的位置。大宇講到槓鈴策略,一邊是比較藍籌,可以壓箱底、長期持有的資產;而 Meme 是槓鈴的另一側,高風險也高潛在回報。當然,也需要大量投機的技巧和對市場情緒的把握。那麼在你槓鈴右側這些高風險但高收益的 Meme 資產選擇上,以你這麼多年的經驗積累與實踐,你現在篩選一個 Meme 時,會有哪些比較硬的標準?或者說篩選一個 Meme,你的參考依據一般有哪些?

大宇:我自己總結了幾個角度,有些角度可能現在已經不一定適用了。

首先是天然性。之前在 Ordi 的時候我說,天然鑽石永遠好過人工鑽石。天然性就是說它是妙手偶得。這個 Meme 它不是誰都能隨便拉幾個開發人員,編個故事就能出來的。你能編,他也能編;你能拉開發人員,他也能拉。那這種東西馬上就會變成爛大街的東西,是不可能炒得起來的。比如說 Ordi,一開始是個銘文,它只是一個技術上的創意,不是來搞 Meme 的。而 Ordi 是這個銘文單詞的前半部分,一個 Meme 幣就這麼出來了。那這就是在區塊鏈上銘刻一些東西,這個技術有一個代幣可以炒。它是第一個代幣,這就是天然性。第二個就不叫天然了,是跟風的。比特幣是天然的,一個區塊鏈點對點的系統;第二個萊特幣,那就差遠了。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複製一套代碼出來一個「漢語幣」,沒有用。天然性就是指它不是人想開發就能開發出來的。

第二個是獨創性,最好是它有獨一無二的創新。比如 Bome,他搞了個打錢,打錢本身不新鮮,但他偏偏打了很多錢,這就有意思了。你很難複刻,有幾千萬美金的規模,還有格局,那就厲害了。當然後面出了很多打錢盤,變成了大家說的畜生盤,打完錢就走人。比如麻吉大哥,打了錢,加一點池子,直接拿走幾千萬美金跑路。

第三個是傳播性。一個 Meme 能不能傳播開,取決於它的敘事大不大。比如馬斯克發一張圖片,那只是無數推文中的一條,傳播就一般;但如果他說他改了個簽名,炒一波到 1 億;再改頭像、換名字,又炒上去,這都是傳播性。特朗普親自發幣、建網站,那傳播性就更大了。所以大概從這些角度去判斷。當然每個 Meme 都不一樣,真的很難複刻。比如 Bome 是打錢,Pandora 是解決了 NFT 的問題,川普幣是總統發幣,Ordi 是比特幣鏈上銘文,每一個都不一樣。

我參與的依據還有一條,就是進的位置,不能太高了。太高了,安全邊際差。比如說幣圈最牛的 Meme,總市值也就幾百億。現在搞一個 Meme 已經 200 億了,比如 PEPE,我就不太感興趣。Pepe 70 億,理論上能超過川普幣嗎?我覺得很難,敘事和傳播的角度來說都不太可能打敗他。目前川普幣幾十億,Pepe 就算再漲幾倍,也可能到不了。再說 Meme 的價值是零,如果進入熊市它的吸引力也不大了。

所以我在 Meme 上是「敢為天下後」。我一般不是最早進場的,因為最早進場是很考驗勤奮的,出手的頻率可能很高。我沒有辦法花那麼多時間。我會讓資金去篩選,比如幾個 Meme 圍繞同一個敘事,你不好說哪一個是正統,那就讓市場資金去跑,這就是資金的博弈,真金白銀最真實。另外,晚一點進也有好處。比如我一般都是市值 1000 萬美金以上才考慮進入,這樣原地歸零的概率大大降低。比如我要買 1% 的籌碼,那 1000 萬美金市值時進場就是 10 萬美金。按我的資金體量來說,一年出手 10 次還可以接受。而且 Meme 拿 1% 也差不多了。有些人拿 10%,那進得早、拿太多,可能莊家跑了,別人不敢上,也容易拿不住。

所以在參與的依據上,我主要看價格,再結合前面說的幾個點:天然性、獨創性、傳播性,再來做決策。

Meme 投資的正反案例

Alex:好的,剛剛大宇把自己做 Meme 篩選上的一些標準,包括投資方法和思考說得非常清楚了。能不能結合一下你過往的 Meme 投資經驗中的一些實戰案例,給我們做一下分享?就選兩個,第一個是你印象中最成功的案例,第二個是你認為比較糟糕的案例,然後聊一聊你從這兩個案例中的收穫和復盤。

大宇:其實有四個都覺得比較滿意。第一個是 Bome,前面已經提到過,它是打錢,有格局,而且在那個時間點非常好,鏈上資金很活躍。我進入的時間大概是 3000 萬美金市值,那時候進場其實已經很高了。很多人都說自己拿到了上萬倍的收益,比如那些打錢的人,打完錢就賺很多。我那個時候進去,拿了比較大比例的籌碼。當時三天就上幣安,非常瘋狂,帳戶裡的資金漲得離譜。當時 Bome 上幣安的消息出來後有一波衝高,那時候我自己也很看好,所以一直拿了好幾天。我就在想他超過 pepe 也是有可能。pepe 那時候是 70 億,他那時候才 10 億,再漲 7 倍,一次賺麻了多好。但上幣安之後,我提醒自己差不多得了,還是賣吧。我一邊賣它一邊跌,我也沒有心理顧慮,想著還是把它變成錢。後來繼續跌,具體數字前面幾個零我記不準確了,大概就是 0.2 跌到 0.15 左右這麼個意思。我賣完後又漲回了 0.2 多,當時覺得有點遺憾,覺得要是不賣的話就好多錢。最後留了點底倉,每天跌,邊跌邊賣,就出手了。第二個是川普幣。看到的時候已經是 10 億市值,但時間還很早,大概是上線後 10 多分鐘。我也發在自己群裡,很多群友都在這一波實現了巨大收益。Bome、川普幣、ordi、pandora 這四個幣裡,有群友賺到上億美金的。當時 Bome 之後,有些群友給我發紅包,幾萬美金的都有。有四、五位實現階級跨越的。川普幣那次因為大家手裡有錢了,下手更狠。我自己在川普幣上也拿了很多籌碼,下手很狠,倉位很大,漲得也很快。但大概在 10 倍收益的時候我開始賣出,因為波動太劇烈,有點怕。短短兩三個小時,大倉位 10 倍收益,其實很考驗心性。我那時候一邊和群友講話,一邊和朋友交流,腦子特別亂,就條件反射式地操作了。我注意到 0Xsun 的操作和我一模一樣,買賣時機、比例都差不多,我賣了 90%,他賣了 80%。事後看,這都是錯誤決策。主要那時候太亂了,帳面每次跳動都是幾百萬美金,太多信息要判斷,精神高度緊張。當時覺得它一百億市值,對很多 Meme 來講是很大門檻。之所以說錯誤,是因為人一生中碰到總統發幣這樣的機會是很少的,沒有跳出去想,而是陷入到了很多信息之中。所以我今天在跟你聊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感覺,有時候要做重大決策的時候,或許可以一個人靜下心,比如去散步,在好的環境裡想一想,就像冥想一樣。Bome 那次,我正好在香港一個公園裡散步,有李小龍和金庸的展覽,我邊看邊想,慢慢想清楚不要太貪心,就賣出了。那次是在沒有很好的框架下的一個比較好的賣出,而川普幣那次已經有好的框架了。川普幣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賣掉了,因為我有好的投資框架,讓我在絕大多數 Meme 上收穫頗豐且不會套牢,稍有異動就跑很快,15 分鐘 k 線跌破我就走。川普幣上我也這麼做,事後看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敘事很少。

說到失敗的案例,就來自於這個復盤。川普幣之後我在想,對的事情就要狠一點,要抽離所有的東西去思考。我想,總統發幣這麼好的機會,其他國家會不會效仿?哪個總統最可能會?我想到阿根廷總統米萊,他搞改革,國際上有聲譽,又親數字貨幣。如果他發幣肯定能火,我就想等他發幣一定再幹一票大賺特賺。果然他發幣了,我很早就看到,幾分鐘內就買,還在群裡喊買。買進去很快就翻倍,我是大倉位進的,池子很大,交易活躍,買多少都行。翻倍後感覺一切如我預料,加深了自信。但是這個時候我沒有按自己的交易策略走。我就一直看著價格跌下來,盈利沒有了,本金開始虧。這不對啊,怎麼會跌這麼多呢?剛開始跌沒事,但是跌到我的成本線,我是一直把巴菲特的那句「不要虧損本金」記在心上,那我投機更要如此。這時候我沒想通,不知道為什麼,但還是止損,虧了 20% 左右。雖然虧得不多,但內心很受傷。後來阿根廷總統出來否認,成了一出狗血鬧劇。復盤來看就是,大機會要敢幹,但是基本的鐵律還是要注意,不能虧損本金或者只能虧損一點點,不能有賭徒心態。像川普幣,如果從這次復盤講,那時候 10 倍賣掉已經很好了。我覺得在幣圈最重要的是活得久,只要活得久,能賺大錢的機會一直都會有,早晚發財。

優秀的 Meme 投資者必備的素質

Alex:好的,剛剛大宇講了三個案例,都非常詳細。市場上或者說在投資者社群裡,有一種聲音是:能不能投資 Meme ,或者說在 Meme 的投資中能不能獲得好成績,是非常考驗天賦的。在你看來,包括天生的稟賦、後天修煉得來的能力在內,哪些素質是一個優秀的 Meme 投資者必須具備的?

大宇:我不是很確定是否需要天賦,因為這個界定其實比較複雜。但我覺得,無論是投資 Meme,還是投資其他任何東西,甚至包括要不要做投資,都要結合性格來看。每個人性格不同,而性格其實也包含在天賦或能力裡。比如一個人讀書很少、智商很低,那他的性格可能就符合他內在的基礎。而在這個基礎之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性格。有些人三分鐘熱度,想法多、變化快;有些人非常長情,喜歡一個東西或持有一個東西就會拿得很久。這些都會對投資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我自己玩 Meme 的話,我舉個例子,就是一定要做個渣男。渣男絕對不要談戀愛,千萬不能搞真愛。你買一個 Meme,要知道它的價值就是零。你現在只是和它虛與委蛇、共度美好時光。但只要覺得稍有不對勁,一個白眼翻過來,就立刻走人,毫不猶豫。但如果你是個癡情的人,非要玩 Meme,我覺得小試一下就好。不同個性決定了不同結果。所以,前面問到是否需要天賦、要具備哪些素質,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看性格,沒有其他。

那在性格適合的基礎上,有些人就是想掙錢,覺得 Meme 可以高風險高收益,也有可能玩得不錯,且比如這人的性格是中性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我總結了幾個需要具備的優勢:第一,有的人資金小,但非常勤快。這裡有兩個傑出代表:oXsun 和雷射貓。他們都有自己的社群,社群非常活躍,每天都在關注各種 Meme。還有台灣的一個叫大 D 的玩家。他們幾乎每一個合約、每一個 Meme 都會注意到。出來的時候可能才 1 萬美金市值,甚至還在內盤階段就已經參與。那他們的出手頻率肯定就很高。比如我在一個幣 1000 萬美金市值時花 10 萬美金接盤,他們可能只花 100 美金,已經漲了 1 萬倍。這就是勤快,當然其他的素質也必不可少,因為越早期的幣,99% 都是歸零的,你越勤快可能虧得越多。但我這種敢為天下後的做法,也需要勤快。比如川普幣出來的時候,我正好在電腦前,這就是必備因素。因為我每天都在電腦前、閱讀、學習,保持規律。要是沒看到,機會就錯過了。錯過了,十分鐘時市值是 10 億,三十分鐘後就是 30 億,再晚兩小時,可能在外面吃個飯沒看手機,就 100 億了。100 億時我已經第一次出貨了,那時候再想賭一把,就需要氣運好了。要是再上大倉位,跌個百分之五十是尋常事。

第二,眼光。眼光沒法展開講太多。我早幾年沒什麼眼光,水平很菜。這個東西要靠大量訓練。你性格要活躍、投機、很渣男,還要經過真金白銀的訓練,真的有虧錢、賺錢,那你的眼光自然會上來。不是瞎玩,而是每次帶著判斷去玩,玩完還要復盤、思考、總結、提高。

第三,氣運。聽起來很玄學,但我覺得人確實需要一點運氣。你沒有運氣,在炒 Meme 這種事情上其實很難成功。Meme 的價值本身是零,無論你的判斷多準,它依然像打德州撲克一樣,有很多算計,但也要靠一點運。怎麼讓運氣好?從玄學角度說,就是多做好事、做個好人。我冥冥之中有個想法,人所獲得的財富,其實都是命運暫時交給我們保管的。要承接得住財富,你最好是一個很好的人,最好有理想,賺很多錢後能去回饋社會,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覺得這樣氣運就會更好。

還有一個是膽量。一般來說好的投資,比如價值投資是不需要膽量的。你看懂了,自然就會想投,跌下來也不怕,因為你知道它的價值在哪裡。但是玩 Meme 需要膽量,因為它真的有賭的成分,需要氣運,也要膽大。膽大,也要看是真膽大還是假膽大。有些人買之前膽子很大,買完就變膽小,那不是真的膽大。真正膽大的,比如涼兮就是真膽大。他可以一個晚上賺兩個億,也可以三天虧完兩個億,但他下次還敢再來一次,這就叫真膽大。像我們普通人要是這麼搞幾次,心態早就崩了。並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很多錢之後就一定膽大,這還是跟性格有關。比如一個人賺了兩個億,但他本身如果是一個謹慎、思考全面的人,那他不可能說:「我現在有錢了,拿一個億去賭一下。」而另一個人可能只有 1000 萬,他可能說:「直接梭哈!輸了拉倒,重新去跑外賣。」這就是性格的差別。

最後一條,我覺得一個優秀的 Meme 投資者要會止損。Meme 其實是以小博大,高風險高倍率。但你如果能在風險這塊控制得更好,收益肯定會大幅提升。所謂的風險控制,就是盡量買得便宜一點,在可能出現危險的時候跑得快一點。實在沒機會跑,也要嚴格止損。比如我之前買阿根廷幣,當時我還看好它,看不到太多風險,但它一直跌。我就知道,一定是有人在大量出貨,可能是割韭菜的做市商,項目方在出,不然沒辦法解釋,我就果斷止損。止損要無情、堅決。我發現很多人買山寨幣被套牢之後,是這樣的:買了 100 萬,跌到 90 萬的時候,他說「沒關係」。如果這時候我說這個項目其實是不好的,已經有風險了,他就會衝上來罵我;跌到 80 萬、70 萬時他說「快反彈了」;跌到 50 萬時他就不罵任何人了,沉默了;跌到 40 萬、30 萬時,乾脆不看了,麻木了,習慣了。我覺得不要這樣。如果我買了 100 萬,現在跌到 80 萬、70 萬,我就止損,那我還剩 70 萬。如果跌得很快,比如早上起來 100 萬變成 30 萬,那我也一樣能止損。我會換一個思路去想:如果我現在手上有 30 萬,我會不會買現在這個幣?如果答案是不會,那我就賣。我不會想「我從 100 萬虧成 30 萬」,我只想「我現在有 30 萬,還要不要」。

Meme 與其他資產類別的平衡

Alex:好的,說得非常具體。那其實我們知道 Meme 是大宇投資的資產類別之一,他的投資種類和標的類型都非常豐富。你目前的投資體系來說,能不能給大家分享一下,除了 Meme 之外,還有哪些資產類別?你又是怎麼去平衡這些藍籌類的,以及價值投資類資產類別和 Meme 投資之間的關係?

大宇:其實我自己評價,我是一個價值投資人。當然這個自我評價聽起來可能有點搞笑,因為我賺的錢很多是來自投機。那為什麼說我是價值投資人?因為我認為 Meme 的價值就是零,而價格可以是無限。我在這個過程中,把「價格可以是無限」的邏輯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也解釋了為什麼以及我怎麼去參與。所以這部分更多是我賺錢的一個工具。我覺得在賺錢這件事上,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都是賺錢,沒有高下之分,關鍵是自己適不適合。如果適合,那就去做。而我說自己是價值投資人,是因為我深信複利,也深信企業的內在價值,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比如說一個股票今天漲、明天跌,我不關心。我更常想的是,如果這家公司現在市值 100 億美元,而我有 100 億美元,我願不願意把它整個買下來,然後就不管了,作為大股東享受公司成長的紅利,它賺多少錢我就賺多少錢,就這麼回事。從平衡的角度看,我覺得兩者在我這裡其實是和諧的。Meme 的內在價值是零,而我真正長期持有的,是那些內在價值很高的東西。

資產類別上,主要還是股票。黃金的話,我覺得比特幣就是黃金的替代品。另外我跟著別人投資了一些電影,收益要等上映之後再看,因為我自己也有點導演夢。此外,我還有一家在海外註冊的公司,下一步想投資 SpaceX 這類股權項目。股權類投資也就是早期項目。像 SpaceX 現在市值 4000 億美元,按 PE 等指標看,其實現在是高估,也因此很多早期投資者願意轉讓老股。但我非常看好這種股權投資。等人類真正進入星際時代,這類公司的市值將來可能達到幾十萬億、甚至上百萬億。傳統投資方面,我更喜歡騰訊、拼多多這類公司。騰訊的實力眾所周知,而拼多多,我非常喜歡它的商業模式,就是把資本主義「倒過來」。就商業模式來看,我不會拿它和亞馬遜去比,我覺得拼多多要幹掉的是全球所有的零售,包括 Costco、沃爾瑪、山姆這些。現在可能別人會說這怎麼相提並論呢,它連京東都打不過。但是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決定了它一定會贏。這種判斷其實和當年馬斯克造電動車時的邏輯類似,當時全世界都沒有電車,但他說電車就是要取代油車,因為效率更高,最後也實現了。有足夠厲害的人推動就能做,黃崢又年輕,所以我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公司。

給 Meme 投資新人的建議

Alex:那進入咱們今天最後一個問題。我們播客的聽眾裡應該有不少還沒正式進入 Web3,或者還沒開始投出自己第一筆 Web3 投資的新朋友。假設你有一個朋友,他是 Web3 的投資新人,今天聽了這期節目,覺得 Meme 這個東西挺適合他的性格,也想去試試。如果你要給這樣一個新人最多三條投資 Meme 的建議,你會給什麼建議?

大宇:新人的話,我覺得最好是不投,先拿著比特幣。比特幣的風險已經夠大了,對很多新人來說已經挑戰不小。我的建議是先理解比特幣。比特幣是對抗法幣增發的,而法幣一定會增發。比如美國每年收入 5 萬億美元,利息支出 1.5 萬億,這肯定不可持續。美國賺的錢如果比軍費都高,它就不得不增發貨幣。在這種情況下,比特幣和黃金一樣,都會在對抗法幣的路上一路狂奔。如果比特幣趕上黃金,還有十多倍的空間。比特幣相比黃金,十年之內,黃金的共識更強;但一百年後,我認為 100% 是比特幣的共識更強。我一直有個判斷,也和 SpaceX 有關,就是外太空的黃金儲量是無限的。現在人類很難開採,但未來隨著星際飛船、火星移民、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的採礦船都可以無人化,靠機器人搭建礦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樣一來,黃金可能就變成一種普通的礦材。原來我有在想人類進入星際時代,比特幣節點如何同步的問題。最近發現,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量子通信就是給比特幣這樣的東西用的。楊振寧說各個國家都把量子通信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了很多年,無論相隔多遠,沒有電磁感受,直接就可以交換信號。比特幣就變成星際資產,屬於星際公民的資產。如果進入星際時代,國家的概念也會被弱化。比如火星殖民地,它可能不歸地球管,會有新的系統出現。說回來,如果你真的想參與,就用 1% 的資金。如果你發現自己容易上頭,那就回到第一條,不要投。因為人性是很難對抗的,貪婪和恐懼很難對抗。如果只用 1% 的資金,不管漲跌都能保持好心態。

Alex:好的,感謝大宇老師給我們分享了這麼多,從他個人在 Meme 投資的具體實踐,到抽象出來的投資方法論,還有與性格、認知相關的部分,內容非常豐富,也很有啟發。再次感謝大宇做客我們的節目,希望以後還能有別的話題一起來聊。

0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PoolX: 鎖倉獲得新代幣空投
不要錯過熱門新幣,且APR 高達 10%+
立即參與

您也可能喜歡

比特幣客戶端 28.0 對用戶有什麼影響?

Bitcoin Core 28.0:隱私保護、效能優化與錢包管理的全面提升。

ChainFeeds2025/10/30 19:11
比特幣客戶端 28.0 對用戶有什麼影響?

x402「實幹派」清單:誰在真正驅動x402?

告別空談,這些 x402「基建派」與「實幹派」正在推動 x402 協議發展。

BlockBeats2025/10/30 18:54
x402「實幹派」清單:誰在真正驅動x402?

Zebu Live 2025於倫敦圓滿落幕,匯聚頂尖創新者共塑Web3未來

倫敦,英國——2025年10月:Zebu Live圓滿落幕,現場吸引超過4,500名參與者及10,000名線上參與者,創下該活動歷來最具規模的一屆。為期兩天的峰會邀請超過200位講者及500家合作夥伴參與,重點演講嘉賓包括Reform UK領袖Nigel Farage、International Policy副總裁Tom Duff Gordon等。

BeInCrypto2025/10/30 18:35
Zebu Live 2025於倫敦圓滿落幕,匯聚頂尖創新者共塑Web3未來

Pi Coin因重大生態系統發展飆升29%

Pi Network首次對AI機器人公司OpenMind進行風險投資,展現其推動區塊鏈實用應用場景的決心,隨著生態系統通過現實AI整合擴展,Pi Coin價格上漲。

BeInCrypto2025/10/30 18:35
Pi Coin因重大生態系統發展飆升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