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 永續結構的下一次躍遷:Honeypot Finance 分層風控與過程公平
CEX的黃金時代塑造了市場規模,也同時帶來了單點信任的最大風險。
作者:Honeypot
導語(Lede)
過去十年,全球加密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依然掌握在中心化交易所手中:用戶資金被託管;撮合與清算邏輯不可見;波動時強平機制無從理解;黑天鵝永遠在下一次出現(Mt.Gox、FTX、Bitzlato…)。CEX 的黃金時代塑造了市場規模,也塑造了單點信任的最大風險。
越來越多專業交易者與資本意識到:透明性不是可選項,是金融的根本權利,而實現這一點的唯一方式,就是把衍生品交易,真正搬到鏈上。於是我們見到了一批優秀的鏈上 perp dex - dydx, Hyperliquid, Aster, GMX。
大體上,這些鏈上 perp dex 分為 2 種主流解決方案,Orderbook Perp Dex 和 AMM Perp Dex。目前 orderbook perp dex 佔據市場解決方案的主流。在我們看來,兩種解決方案各有優劣。
兩條路線,在未來交匯 鏈上永續市場正處於兩條技術路線的博弈:
它們代表的是:「性能與精度」 vs 「韌性與可持續」。未來的終局,是兩者結合後的市場秩序,而最近以 3500 萬估值拿下 Mask Network 等著名投資機構的集成式全能流動性樞紐 Honeypot Finance 正在補上市場孔缺的一環。
Honeypot 想做的事很簡單:不追花俏的衍生設計,只用三個模組,補上 AMM 永續缺失的那塊拼圖——一個可控、可預期、能在風暴裡成交的市場。
一、訂單簿的根本問題:在最重要的時刻最脆弱
The Fragility of Order Books: When You Need Them Most, They Vanish
關鍵時刻最容易掉鏈子
訂單簿(LOB)流動性的核心並非演算法保證,而是做市商意願。在行情平穩時——做市商風險可控、點差極窄、深度充足,看似完美。但一旦市場進入高波動區間:
1️⃣ 意願性流動性崩塌
波動放大 → 風險非線性上升
做市商集體撤單或大幅拉寬點差,導致:帶寬範圍之外完全沒有真實掛單,出現「流動性斷層(Liquidity Void)」。📌 價格不是滑動,而是跳空。📌 清算單在真空中成交。📌 交易與風險參考價格被嚴重扭曲。
2️⃣ 鏈上延遲與排序權 → “可剝削市場”
做市掛單暴露於:區塊延遲、MEV 搶跑、Latency arbitrage。結果是掛單被系統性捕食:每次被狙擊 → 下次報得更淺、更少、更寬,持續削弱有效深度,深度質量呈反身性衰退。有效深度呈結構性惡化。
3️⃣ 庫存風險無法及時對沖
劇震期間:外部對沖成本陡升、成交路徑受阻、做市倉位偏斜加劇。風險外溢模式:做市商生存 → 成本向交易者與清算者轉嫁,導致清算時點衝擊最大化。
而 AMM 的存在意義就在此刻:📌 當訂單簿失靈,AMM 仍在履行,持續報單 + 最小成交保證,確保市場能夠正常運行。
二、AMM 永續為何仍未壯大?
Why AMM Perpetuals Still Lag Behind
AMM 應該是「永遠開著的攤位」,理論上能抗波動,但實際上有三個結構性問題:
1️⃣ LP 與交易者零和對打:LP 是對手盤,行情一旦單邊,池子被榨乾。
2️⃣ 報價滯後 → 套利者盛宴:AMM 價格取決於池內資產比例。當外部市場變動時,AMM 不知道,直到交易發生。套利者發現價差,立即行動,在幫 AMM「修正價格」的同時,把 LP 的價值搬走。
3️⃣ 資本層次混淆:保守 LP 和追收益 LP 在同一池,誰先扛虧損沒寫清楚。結果是保守資金不敢久留,TVL 失血。
三、行業兩大王者模型:Hyperliquid 與 GMX
The Two Kings: Hyperliquid and GMX
Hyperliquid:速度的極限與 ADL 的代價
Hyperliquid 是目前鏈上訂單簿的標杆。它構建自有 Layer1「HyperCore」,實現高頻撮合與低延遲。交易體驗近乎中心化,深度充足、速度極快。但速度不是免費的。它的清算機制分為三層:市場清算(Market Liquidation):在訂單簿上強平虧損倉位;Vault 承接(HLP Intervention):流動性不足時,金庫接手倉位;ADL(Auto-Deleveraging):當 Vault 也扛不住時,系統強制盈利方倉位減槓桿。這讓 Hyperliquid 幾乎不可能破產,但代價是:即使你是贏家,也可能被動減倉。最新的“1011”事件 hyperliquid 充分暴露了其為了保證系統公平而失去個體公平的設計缺點。
GMX:AMM 永續的穩健派
GMX 是 AMM 永續領域的先驅。也是目前 AMM Perp Dex 的王者。AMM 永續真正的時代,是從 GMX 才正式開始。它不是跟隨者,而是開路者,是這個賽道的 GOAT 🐐。
GMX V2 帶來了決定性的結構創新:市場隔離池(Isolated GM Pools):BTC 的風險只屬於 BTC,ETH 的風險只屬於 ETH,Meme 波動不會拖垮主流市場 → AMM 永續告別“一損俱損”的過去;
Oracle-Mark 定價機制:不再盲信池內價格,直接貼近外部真實市場 → 套利者不再能免費掠奪 LP;
持續在線流動性:訂單簿熄火時,AMM 成為“最後的成交保底層”。GMX 給了 AMM 永續存在的價值與位置,並證明它可以成為真正的市場基礎設施,不是備胎,而是正室。
但目前 GMX 設計中仍面臨我們認為需要解決的兩個結構性挑戰:
1️⃣ LP = 市場對手盤,趨勢行情 → LP 持續出血,TVL 在市場最需要它時反而萎縮,市場不能依賴“運氣”去穿越週期。
2️⃣ 風險未分層,保守資金與高風險資金扛相同的虧損優先級,機構只會問一句:“為什麼我必須承擔所有市場行為的風險?”→ 無法說服監管資金與大規模流動性入場 → AMM 永續難以真正擴張盤面。接下來,是結構升級的時代,這是 Honeypot Finance 所在的位置,也是我們堅信解決方案下一次躍遷到來的原因。
四、Honeypot 的創新:從結構上修復 AMM 永續的脆弱性
我們在設計和突破現有的 AMM 模型時聚焦三件事:風險必須被層級化;交易與清算必須可預期;衝擊必須被隔離。為此,我們引入了完整的結構升級:
1: LP 不直接面對 AMM。LP 把資金存入自己選擇不同風險層級(junior, senior) 的 ERC-4626 金庫:Senior 金庫:費用優先、最後承擔虧損(機構/保守資金)。Junior 金庫:先虧損、換更高收益(加密原生風格)。
2: 金庫為 AMM 的「預言機錨定報價帶」提供流動性(Senior 側重近端帶、Junior 側重遠端帶)。
3: 交易者與金庫流動性成交;大單跨越更多帶 → 滑點與訂單大小線性可預期,且以預言機標記價為中心。
4: 資金費與利用率按分鐘微調,讓擁擠一側付更多費用,持倉自我再平衡。
5: 按市場隔離:每個交易對都有獨立 AMM、金庫、限額與清算邏輯,杜絕跨資產連鎖反應。
我們也同時解決了 Hyperliquid 清算時候所存在的公平性問題。當像 1011 這樣的事件來臨時,大波動 + 爆倉密集 + 流動性吃緊時,Hyperliquid 的清算設計路徑保證了系統的安全,盈利者在最成功時卻被削減頭寸,犧牲了個人的公平和盈利。
我們的清算順序:Honeypot 清算順序(Process Fairness)
1️⃣ 部分減倉 → 降槓桿而非直接清倉
2️⃣ 小型拍賣 → 風險市場化轉移
3️⃣ Junior 金庫先虧 → 風險自願承接
4️⃣ 保險池兜底 → 避免系統性衝擊
5️⃣ ADL 小批次執行 → 真正最後手段
我們先保護系統,同時保護成功的個體。這是系統公平 + 過程公平的結合。在 Honeypot 的系統裡:風險是自願的,勝利也是可以保有的。我們的設計,先用結構守住系統,再保護成功的個體。
五、三大體系橫向對比:速度、韌性、信任

六:Honeypot Finance 讓每個市場參與者都能完美平衡收益風險
在 Honeypot Finance 的設計中,每一個角色都真正有了自己的位置。
Crypto 原生收益玩家:Junior Vault = 以波動為收益來源,風險不再隱藏。
機構與合規資本:清晰的回撤邊界、可審計的 ERC-4626 資產,可以安心參與。
交易者:平穩行情 → CEX 級別體驗;波動行情 → 可預期的滑點與爆倉邏輯,盈利不會被突然剝奪。
七、結語:速度代表性能,可預期代表信任
Hyperliquid → 性能極限
GMX → 結構先驅
Honeypot → 韌性與信任的新基線
我們不追求更快,我們追求不崩。當市場真正關心的,不再是誰擁有最低點差,而是:當一切都在下跌時,你還能成交嗎?那一天,AMM 永續的新基線將以 Honeypot 的方式被重寫。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美中貿易緩和提升bitcoin價格,APEC峰會前景備受關注

Shiba Inu穩定在$0.0000103,技術指標顯示市場平衡

Dogecoin週線圖顯示拋物線行情啟動,明確指向1.5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