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環的交易廣場內,基金經理們快步穿梭,亞洲首隻Solana現貨ETF的獲批讓這座國際金融中心的數字資產布局再次領先。
香港證監會近日正式批准亞洲首隻Solana現貨ETF,由華夏基金(香港)管理。該基金計劃於2025年10月27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設立港元、人民幣及美元三種貨幣櫃台。
這是香港繼今年批准bitcoin和ethereum現貨ETF後,在虛擬資產金融創新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此舉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亞洲數字資產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在產品多樣性方面展現了其監管框架的靈活性。
一、產品核心細節:費率結構與交易機制
根據華夏基金(香港)官網資訊,此次獲批的「華夏Solana ETF」將直接持有SOL代幣,並被動追蹤芝商所CF Solana-美元指數(亞太行收市價)的表現。
該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三種貨幣計價的投資選擇。該基金明確表示不參與質押、槓桿或衍生品交易,所有交易均通過香港證監會許可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如OSL交易所)執行。
華夏Solana ETF核心要素
要素 | 具體安排 |
基金管理費 | 每年0.99% |
最高認購費 | 5% |
最高贖回費 | 3% |
交易貨幣 | 港元、人民幣、美元 |
最低投資額 | 等值100港元/人民幣,或10美元 |
分派政策 | 不派發股息 |
託管安排 |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為主託管人,OSL數字證券有限公司為虛擬資產副託管人 |
二、全球監管格局:香港與美國的政策差異
香港此次批准Solana現貨ETF,使其在數字資產監管創新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 美國SEC對加密貨幣ETF一直持更為審慎的態度,主要擔憂包括市場波動性、監管框架不完善以及資產存儲和保管問題。
SEC特別強調了對基金的透明度要求、估值和定價問題、流動性管理以及存儲和保管要求。
儘管美國SEC在2025年9月改革了加密貨幣ETF的審批流程,將批准時間從240天縮短至75天,但對Solana等非bitcoin加密貨幣的ETF申請仍持謹慎態度。
香港與美國監管態度對比
比較維度 | 香港 | 美國 |
Solana ETF態度 | 積極批准,推動創新 | 謹慎延遲,關注風險 |
審批效率 | 較快,有明確時間表 | 流程較長,可能延遲 |
監管重點 | 產品多樣性與市場發展 | 投資者保護與市場穩定 |
質押安排 | 未包含在首批產品中 | 明確排除,視為潛在證券 |
託管要求 | 要求主託管人與虛擬資產副託管人合作 | 強調安全可靠的數字資產保管機構 |
三、投資價值與風險:高波動性與技術風險並存
● 從投資視角看,Solana作為全球主流加密貨幣之一,具有相當規模的市場影響力。Solana公鏈具有高吞吐量和低交易費用的優勢,在去中心化金融、NFT、Web3應用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 然而,華夏基金(香港)在風險提示中明確指出,投資該ETF面臨多重風險。SOL價格的歷史波動性一直極高——例如,SOL的價格在2021年11月7日至2023年1月1日期間下跌約96%。
● 此外,投資者還面臨網絡安全威脅、網絡中斷和分叉等風險。該基金還涉及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有關的風險、託管風險以及與新指數相關的追蹤誤差風險。
四、市場影響與機遇:開闢機構投資新通道
● 華夏Solana ETF的推出,為傳統金融機構參與Solana生態系統提供了合規、便捷的通道。這意味著投資者無需直接管理加密貨幣錢包和私鑰,通過熟悉的證券賬戶即可投資SOL。
此舉預計將吸引更多機構資金進入數字資產領域,進一步推動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
● 行業分析師指出,香港在bitcoin、ethereum之後,將ETF產品擴展至Solana,表明其對數字資產的接納已進入多元化、深層次階段。
● 對於亞洲市場而言,這為區域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數字資產投資渠道,可能會改變亞洲數字資產管理的現有格局。
五、數字資產金融化的加速演進
香港Solana現貨ETF的批准,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創新,更代表了數字資產金融化的大趨勢。隨著更多類型的數字資產被納入監管框架,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化。
從監管角度看,香港此舉也為其他市場提供了借鑑,展示了在保護投資者利益與促進創新之間實現平衡的可能性。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元化的數字資產金融產品湧現,進一步模糊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領域的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