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執行長 Jane Fraser 對數位金融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明確立場,她告訴投資人,代幣化存款——而非穩定幣——將成為下一代支付與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核心引擎,因其交易摩擦較低且更符合監管規範。
在週二的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上,Fraser 解釋道,機構客戶希望能以低成本、合規且即時的方式進行跨境資金轉移。她說:
「我們的客戶希望擁有可互操作、支援多銀行、全天候運作並以安全穩健方式提供的支付解決方案,這種需求最能透過代幣化存款來實現。」
花旗已在數位資產基礎設施上投入大量資金,其中包括其自有的 24/7 美元清算網路。Fraser 表示,該銀行的代幣化服務如今可連接 40 多個市場的 250 多家銀行,使客戶能即時向供應商或第三方轉帳。然而,她也指出,推廣受限的最大瓶頸並非技術問題,而是許多企業財務部門尚未準備好面對全天候的金融運作環境。
代幣化存款(Tokenised Deposits)通常指的是銀行存款的數位化表徵,也就是說,存入銀行的資金在銀行自有的區塊鏈帳本上被鑄造(mint)成代幣,而這些代幣的價值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作為支撐。相比之下,穩定幣(Stablecoins)主要由儲備資產作為支撐,如短期國債、商業票據或貨幣市場基金,這些儲備通常由發行公司或信託機構持有,並不直接受到銀行監管或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
對穩定幣的看法
儘管花旗仍會繼續支援穩定幣,為穩定幣發行商提供出入金管道、託管服務與現金管理服務,但 Fraser 強調,與存款代幣相比,穩定幣伴隨更多營運上的摩擦,包括洗錢防制(AML)、稅務申報與會計等監管負擔。她指出:「這些額外的要求正是我們的代幣化存款功能所能避免的。」
Fraser 曾表示花旗正在評估發行自家穩定幣的可能性,但她也提醒市場不要過度炒作這個資產類別。她說:
「目前市場對穩定幣已經關注過頭了,大多數問題都將由代幣化存款的功能來解決。」
Fraser 認為,代幣化應用在未來將遠遠超越支付領域,最終涵蓋從石油到股票等各類資產的發行與結算,並在受監管且受信任的環境中進行。
資料來源
相關報導:《 花旗計劃 2026 年推出加密資產託管服務,持續研究穩定幣產品 》